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教学设计
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教师,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:
1、积累文言知识,提升阅读能力。
2、理清论证思路,探究庄宗成败的原因。(重点)
3、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。(难点)
教学方法:
1.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、点拨法,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
2.通过合作探究,分析文章逐层递进的论证方法;
3.通过延伸拓展,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。联系自身实际,获得有益启示。
课时安排:
一课时
教学过程 :
一、导入新课
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有一首《夏日绝句》: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来赞扬项羽的宁死不屈。项羽,曾经的西楚霸王他骁勇善战,威震四方,不可一世,可是最后却英雄末路,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,他的大成与大败的一生足以引发我们后人许多的感慨。他在乌江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惨败的结局------“天之亡我也,非战之罪也。”那么,项羽由盛而衰,由兴而亡,真是天要亡他吗?其实不只是项羽,很多的帝王将相,平民百姓也往往将人生的苦难失败归咎于命运。那么这种看法对不对呢?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探讨“盛衰兴亡之理”的文章——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,看看文学大家欧阳修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?
二、知识链接:
1、了解作者
欧阳修:字永叔,号醉翁、六一居士,谥号文忠。著名文学家、史学家,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倡导者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中宋代的五位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都是他的学生。他在诗、文、书法、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。在史学方面,与宋祁合著《新唐书》,又单独编纂了《新五代史》。
2、五代历史
五代(907--960),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,即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,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。在这短短53年间,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,篡位、弑君现象屡见不鲜,战乱频繁,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。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,迷恋伶人,“常身与俳优(杂耍艺人)杂戏于庭,伶人由此用事”,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、史彦琼、郭从谦等人所惑。后叛乱四起,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,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,众叛亲离之期,伶官又乘危作乱,用乱箭射死了庄宗。
三、预习检测,掌握重点字词
1.自由朗读课文,完善学案
2.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,课件出示。
教师补充
四、整体感知,明确文章论点、论据
1、快速浏览课文,思考问题:
2、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?其立论的历史依据是什么?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?
3.学生概括回答
4.教师小结
五、研读课文,思考问题
1、默读2至3自然段,回到历史现场,为庄宗李存勖填写一份履历表,并试着分析庄宗李存勖的人物形象,探究他成败的原因。
要求:合作交流,完成表格。提示:庄宗的父亲晋王去世是在908年。
2、继续诵读课文第三段,找出文中庄宗盛衰(得失天下)时的场面描写的句子体会语言。分析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。
3、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,作者重提这件史实,有何意义?
4、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,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;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“岂独伶人也哉”。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。
5、学生细读课文勾画圈点
6、同桌间讨论
7、找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,其他同学补充说明。
8、教师小结
六、拓展延伸
1、欧阳修认为庄宗的“忧劳”使他的国家兴盛,“逸豫”使他的国家败亡,在庄宗的人生里,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?(提示:命运掌握在谁手中?上天还是自己?如何正确对待兴趣爱好?)
2.学生发言
3.教师谈感悟
七、结束语
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,我们感受到了史学家欧阳修浓郁的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,也体会到了他在文章中表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。古人说的好: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同学们,我们要汲取前人的智慧,谨记忧劳兴国,逸豫亡身的道理,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忧患意识,要居安思危;要牢记:满招损,谦得益,”戒骄戒躁,虚心向他人学习;更要注意细节:因为细节决定成败。只有牢牢记住这些,才能在成功的大道上不断前进。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更精彩。
八、课后作业:
本文为一篇史论,探讨了后唐灭亡的教训,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?他的论证是否有可商榷之处?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相关资料,写一篇短文发表你的看法。
九、板书设计
五代史伶官传序
欧阳修
盛对比忧劳
人事
衰逸豫
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教学设计2【学习目标】
1、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、虚词、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。
2、培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语感,积累文化常识
一、选择题
1.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)
A.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,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,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。
B.第三段连用问句,并寓结论于疑问中,之后引《尚书》作答,引出古训,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,即本源在于“天命”。
C.篇末引出历史教训,含蓄地批评朝政,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,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。
D.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,又引《尚书》论证,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,首尾采用反问句,感叹中包含着肯定。
2.根据文意,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()
A.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“其意气之盛,可谓壮哉”的情景,与极衰之时“士卒离散”“泣下沾襟”的惨相进行对比,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。
B.“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?抑本其成败之迹,而皆自于人欤?”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,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“人事”。
C.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”,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,揭示了“人事”的具体含义,强化了文章的观点。
D.文章通过一个“夫”字,引出“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”的结论。这一结论 ……此处隐藏9114个字……清晰,结构严谨。
6、“盛衰之理,虽日天命,岂非人事哉”这三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?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。
①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,为说明“盛衰之理,虽曰天命,岂非人事哉”这一论点提供历史根据。②第二段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,第三段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,得出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”的结论。这就对“盛衰之理,虽曰天命,岂非人事哉”进行了有力论证,揭示了所谓“人事”的内涵。③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,引出“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”的历史教训,强调能使人“逸豫亡身”的决不仅仅限于伶人,深化了人们对“盛衰之理,虽日天命,岂非人事哉”的理解。
四、品读课文,加深感悟
1.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
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,阐明了国家之盛衰取决于“人事”,“优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”的道理,讽谏比宋统治者应力戒骄奢,防微杜渐,励精图治。
2.赏析本文写作特点
(1)语言委婉,气势恢宏。
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、为在世和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,毫无生硬的说教,而是娓娓道来,婉转动人。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,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,可谓义正词婉。全文从“鸣呼”起笔,到“岂独伶人也哉”收尾,一叹再叹,以叹贯穿始终。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出委婉的韵致。在句式上,本文多用反问句、疑问句,使说理委婉而引人深思;多采用对仗工整的骈句,形成鲜明的对比,富有节奏感;适当运用长句,调节语势,有张有弛。骈散结合,错综有致,读起来抑扬锁挫,感情饱满气势恢宏。
(2)文笔酣畅,波澜起伏。
文章开篇发出嗟叹,提出论点,语势突兀而起,随后落到立论根据上,再缓缓进入“晋王三矢”的故事。接下来语势又猛然一升,“方其系燕父子以组,函梁君臣之首,入于太庙,还失先王,而告以成功,其意气之盛,可谓壮哉!"作者发出对庄宗之“盛”的赞叹,而后语势陡然一降,“至于誓天断发,这下沾襟,何其衰也!"借这几句发出对庄宗之“衰”的悲叹,继而设疑问、引古语而得出“自然之理”。最后,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,语势再升再降,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“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,岂独伶人也哉”,文章于此夏然而止。
(3)平易自然,简约凝练。
文章没有信屈聲牙的措辞,也不堆砌辞藻,而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,深入地说明道理,平易近人,自然晓畅。叙事不蔓不枝,议论简明扼要。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,如“恍劳可以兴国,逸療可以亡身”,“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因于所溺”,句式整齐,言简意丰,发人深省。
五、课堂小结,回顾收获
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,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,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”的道理,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,防微杜渐,励精图治。
六、布置作业,及时巩固
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取一句,说说它对你的启发。
1、盛衰之理,虽曰天命,岂非人事哉
2、满招损,谦受益
3、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
4、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
【课后训练】
一、古今异义: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。
1.与其所以失之者
古义:___________________。
今义: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,“与其”用在放弃的一面(后面常用“毋宁、不如”等呼应)。
2.不知所归,至于誓天断发
古义:___________________。
今义:表示另提一事。
3.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
古义:___________________。
今义:做,投身到(事业中去);(按某种办法)处理。
4.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
古义:___________________。
今义:连词,表示因果关系;名词,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(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)。
二、词类活用: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。
1.函梁君臣之首
2.契丹与吾约为兄弟
3.抑本其成败之迹
4.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
5.泣下沾襟
6.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
7.负而前驱
8.仓皇东出
9.一夫夜呼
10.乱者四应
11.而告以成功
12.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
三、特殊句式: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。
1.梁,吾仇也。
特殊句式:________________
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
2.其系燕父子以组。
特殊句式:________________
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
3.身死国灭,为天下笑。
特殊句式:________________
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
四、文化常识: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。
1.从事,官名,源于汉武帝时期,有刺史属吏之称,分为别驾从事史、治中从事史等,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、察举非法。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中的“从事”指一般属官。()
2.古代祭祀用牛、羊、猪各一头叫太牢,用羊、猪各一头叫少牢。一般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,诸侯祭祀用少牢。()
3.伶官:古代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。()
【课后训练答案解析】
一、答案:1.两个词,与,和;其,他
2.表示达到某种程度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以至”“以至于”
3.官名,这里泛指一般属官
二、答案:
1.名词作动词,用匣子装
2.名词作动词,订立盟约
3.名词作动词,考察,探究
4.名词作动词,推其根本
5.名词作动词,落下
6.形容词作名词,忽微,极小的事;智勇,智慧勇敢的人
7.名词作状语,向前
8.名词作状语,向东
9.名词作状语,在夜里
10.数词作状语,在四方
11.动词作名词,成功的消息
12.使动用法,兴,使……兴盛;亡,使……灭亡
三、答案:1.特殊句式:判断句,“……也”为标志。
译文: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。
2.特殊句式:状语后置句,正常语序应为“其以组系燕父子”。
译文:他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、刘守光父子。
3.特殊句式:被动句,“为”表被动。
译文:他自己丧命,国家灭亡,被天下人耻笑。
四、答案:1.√;2.√;3.√
文档为doc格式